

從Namstrops看舞蹈教育
對於舞蹈教育,自己一直在實踐中尋找更切近每個個體的方式去令他們對身體或舞蹈產生好奇和自信。這兩星期與日本的舞蹈組合Namstrops接觸、合作和交流中確實看到另一個以體育與舞蹈結合的方向帶領參與的人親身感受每個人都可以舞動的。 後天在東京的演出其中一組是他們教的學生,我跟著他們到達排練場,看到年齡不過是5到10歲的孩子在排練時展示出敏捷的身手、高度的專注和想像力,令我好奇他們是怎麼樣的文化底下,哪種舞蹈教育方式,花了多長的時間才能夠培養到這樣的孩子。
其實早在 #nmatuposu 第一次來香港辦工作坊的時候已經想記下他們對於舞蹈藝術教育的方式與背後的哲學,只是一直沒有時間,但今天來到就更覺得應該寫下來分享出去。
【以專業的水平去要求學生】
不管是教案內的設計、還是演出排練的態度上,他們從來不把孩子放進身份能力次一等的位置上,他們相信,而且要求每個孩子都能盡力做到他們能力許可、或他們看到的可能性的高度,並不因此是孩子,卻是根據每個個體現階段的能力作不同的要求。他們的指導時的態度語調和示範跟與我們排練時也沒兩樣,認真、專注,同時保留空間


眾生的身體都獨特美麗--《自由步— 身體的眾生相》
眾生的身體都獨特美麗 到底如何在藝術當中尋找自己的語言,發出怎樣的咆哮,雕琢甚麼形態的作品都似乎離不開自己曾經被藝術狠狠打動的一剎那。在台北看驫舞劇場蘇威嘉的作品《自由步— 身體的眾生相》中看到編舞的思緒、表演者屬於自己的解讀與角力和觀眾自己的模樣。 純粹真實的演出 曾經單純地被身體觸動,如今以身體作創作的重心,以身體出發,放下多餘的形式,在六十分鐘的演出裡面讓觀眾感受身體舞動的純粹和想像。而兩位表演者有著非常豐富的身體經驗,在訓練上,在表演上,於是當回到最基本的舞蹈時,就更加可以一層一層地去閱讀他們如今身體的多樣性、狀態的變化、每個微小的重心轉移、當下的選擇。而這些種種都因著編舞定下的方向,令表演者在限制之中尋找最大的可能性,在侷限中才得體現自由。在台上的表演者亦把焦點放在自身的探索上,往內的關注也同時把觀眾帶到屬於他們三人的探索世界裡面,充滿著未知,和表演者一同經歷舞動的過程。這也是回到看舞蹈時最基本的關係,以感知而非理智去觀賞。 屬於個人,也是每個人的身體語彙 整個作品都彌漫著強烈的個人色彩,而那色彩源自於對身體語彙的開發。你無法再以地域或